2017年中国音乐:忙碌而颇有收获
日期:2018-01-17  发布人:beat365  浏览量:0

2017年中国音乐:忙碌而颇有收获 

2018-0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项筱刚

与往年一样,对于中国音乐界而言,2017年依然是忙碌而颇有收获的一年。无论是音乐创作与作品展演,还是音乐家纪念与音乐史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为世人留下了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也着实令人回味。

“一季”“二节”纵横

作为历年音乐界的重头戏,创作与展演毫无疑问再度成为2017年度令人驻足关注的焦点。2017年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大部头”作品纵横乐坛,具体可将其称之为——“一季”“二节”。

“一季”即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作为文化部麾下国家艺术院团连续8年开展的演出季和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一次集中展演活动,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8月至10月)推出了多部大型歌剧、舞剧、舞台剧作品,如歌剧《林徽因》(金培达作曲)和《玛纳斯》(许舒亚作曲)、芭蕾舞剧《敦煌》(郭文景作曲)和舞剧《李白》(张渠作曲)、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姜莹作曲)以及民族管弦乐《山水重庆》(赵东升作曲)等。很显然,无论是散发着浓郁巴渝风情的《山水重庆》、“既好听又好看”的《林徽因》、“回归”调性音乐的《玛纳斯》,还是熔古典与流行于一炉的《敦煌》、讴歌“一带一路”的《玄奘西行》、凸显简约音乐风格的《李白》,均反映出包括作曲家在内的主创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主体意识已蔚然成风。

“二节”即第十五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和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作为由教育部和文化部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家级音乐艺术盛会,北京现代音乐节于20175月迎来了她的第十五个生日,并一如既往地通过开、闭幕式音乐会,彰显出其对杰出指挥家和优秀交响乐团的呼唤。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推出了6位中外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奥利维埃·梅西安的《被遗忘的祭品——为管弦乐队而作》、郑阳的《远去的桅杆——为管弦乐队而作》、奥利弗·施内勒尔的《五行/水——为管弦乐队而作》、叶小纲的《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乐队而作》、杜鸣心的歌剧终场节选《冼星海在俄罗斯——为男高音、女高音与管弦乐队而作》和詹姆斯·麦克米兰的《挽歌——为管弦乐队而作》,表现出以杜鸣心、叶小纲、郑阳为代表的三代中国作曲家“欲与欧美齐驱”的无畏胆识和创作实力。而闭幕式音乐会推出的五位中外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陈丹布的《袖剑与铜甲金戈——为管弦乐队而作》、马丁·赫尔辛鲁德的《忽现的岛屿——为弦乐队而作》、秦文琛的《幽歌——为四十二件弦乐器而作》、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的《钢琴与弦乐队协奏曲》和乔·卡特的《醒悟——为管弦乐队而作》,令人管窥到这几位成熟作曲家于不同创作阶段的真实写照和实力呈现。

作为三年一次的国家级歌剧艺术盛会,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规模和历时(201712月至20181月)上均达到了历届之最,共推出了23台优秀歌剧。其中,既有《马向阳下乡记》(臧云飞作曲)、《有爱才有家》(王原平作曲)、《呦呦鹿鸣》(孟卫东作曲)等现实题材作品,《松毛岭之恋》(卢荣昱作曲)、《青春之歌》(吴小平、潘磊作曲)、《长征》(印青作曲)、《张思德》(石松作曲)等革命题材作品,也有《蔡文姬》(关峡作曲)、《楚庄王》(吴粤北作曲)、《鉴真东渡》和《拉贝日记》(均由唐建平作曲)、《辛夷公主》(郝维亚作曲)、《盐神》(韩万斋作曲)、《檀香刑》(李云涛作曲)、《二泉》(杜鸣作曲)等历史题材作品,以及《白毛女》(马可、张鲁等作曲)、《小二黑结婚》(马可、乔谷等作曲)、《江姐》(羊鸣、姜春阳等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星星之火》(劫夫等作曲)、《木兰》(关峡作曲)等经典作品的重现。此次歌剧节剧场观众达7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尤其是在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的关怀和指导下,被遴选出的相关剧目更是引起了参与此次歌剧节“一剧一评”研讨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议。此外,作曲家关峡、唐建平因为各有两部歌剧参演,从而成为此次歌剧节上备受瞩目的焦点人物。

六大家并行

“六大家”即20172月至12月期间举办《作品专场音乐会》的郭祖荣、盛礼洪、朱践耳、陈培勋、夏良和叶小纲6位作曲家。其中,前5位作曲家的“作品专场音乐会”被纳入了中国交响乐团的“龙声华韵”系列。这5位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不论是已然驾鹤西去的陈培勋、朱践耳(音乐会举办时尚健在),还是仍笔耕不辍的郭祖荣、盛礼洪和夏良,都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乐队代表作,如郭祖荣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盛礼洪的《第一交响曲——海之歌》、朱践耳的《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陈培勋的《心潮逐浪高》和夏良的《交响诗——远山》。诸作品音乐会在凸显作曲家们个人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群体力量。

作为当下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叶小纲于20174月至12月陆续在国内外举办了8场“中国故事”音乐会。其中,除了欧洲巡演的4场《“中国故事”系列音乐会》依然是重演其近年来的几部旧作——《峨眉》《青芒果香》《悲欣之歌》《大地之歌》《锦绣天府》和《冬》,其余4场国内作品音乐会几乎每场皆推新作,如《中国故事——叶小纲作品音乐会》(4月)中的《序曲—乐舞》(选自交响组曲《敦煌》)、《中国故事·草原之歌——包头交响乐团委约叶小纲新作品音乐会》(6月)中的交响诗《草原之歌》和《叶小纲第五交响乐〈鲁迅〉音乐会》(9/12月)中的《鲁迅》。旧作的完善和重演,新作的层出不穷,反映出叶小纲近年来“创作风格的转变”和对“为人声与乐队而写”的情有独钟。

向大师致敬

2017年对于中国音乐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上海、广东汕尾海丰、西安、武汉等地相继举办了诸多大师的诞辰/逝世纪念的学术研讨会、音乐会,如“纪念叶纯之先生学术研讨会”(4月)、“纪念黄翔鹏诞辰90周年暨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5月)、“纪念陈洪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5/11/12月)、“纪念李德伦诞辰100周年专场纪念音乐会/座谈会”(6月)、“纪念周璇逝世60周年专栏”(《歌唱艺术》,10月)、“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100周年”(12月),以及“纪念《黄钟》创刊30周年暨第九届音乐学术期刊研讨会”(11月)等。毫无疑问,影响最大的活动当属“纪念陈洪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南京、广东汕尾海丰三地此起彼伏的纪念活动,在掀起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者陈洪先生纪念高潮的同时,也反映出今天的中国音乐界对其学人精神的弘扬与继承。

2016年相比,2017年的中国音乐创作与展演似乎更注重讲好中国故事、青睐宏大叙事,纪念与研究在继续关注主流音乐史及其代表人物的同时,开始逐步向历史的“边角人物”蔓延。

2018年的中国音乐令人充满期待。

收藏本页
Baidu
sogou